欢迎光临上海都市新闻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外企看中国丨6年孵化出8个“进博宝宝”,拜耳如何深耕中国市场?

  中新经纬11月5日电 (闫淑鑫)“无论是从创新角度还是市场角度来看,中国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中国是拜耳全球重要战略支柱之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中国区总裁周晓兰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说。

  周晓兰表示,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政策,让拜耳等外企看到了中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作为一家深耕中国的生命科学企业,拜耳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和市场长期看好。”

  提到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和发展策略,周晓兰称,在处方药领域,拜耳将通过向中国市场不断引入创新药物,结合推动本土创新的发展,来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在过去的三年里,拜耳集团已投资超过35亿欧元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平台,其中有七个项目正处于临床开发的不同阶段,例如在帕金森病、庞贝病和充血性心衰等现有的治疗方案未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治疗领域。与此同时,拜耳在中国还设立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孵化器,旨在通过助力创新生态圈的建设和发展,来支持并加速早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帮助本土创新企业培育新药研发及商业运营能力。”周晓兰介绍。

  在健康消费品及农业科技领域,拜耳也在不断拓展与中国本土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合作。“今年10月,我们在上海设立中国合作创新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科学为基础,促进药品、保健食品等多品类的研发,探索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方案。”周晓兰表示。


  拜耳集团在进博会的展台。中新经纬 牛博 摄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过去六年,拜耳交出了亮眼的进博“成绩单”,见证了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

  拜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六年,拜耳携旗下处方药(及影像诊断)、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三大事业部在进博会上展出了超百款创新产品,共带来了40多个“全球首发”“中国首秀”“进博首展”的展品。依托进博平台的“溢出效应”,过去六年,拜耳成功孵化出8个“进博宝宝”,包括可申达®、唯可同®、维泰凯®、达益喜®、小爱乐维®等。

  今年进博会上,拜耳又展出诸多亮点展品,包括5个中国首发首展、5个进博会首展以及4个“进博宝宝”。

  “进博会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是拜耳展示创新实力、开拓国际合作的平台。”周晓兰表示。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闫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机构对创新药板块的关注度显著升温。从近期披露的基金2024年年报看,在多只创新药ETF持有人名单中,企业年金、养老金等长线机构现身其中。近期成立的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前十名持有人包括9个企业年金计划。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创新药行[全文]
    2025-04-02 12:34
  • 专题:零添加酱油也翻车?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来源:中国经营报《深夜致歉!巨头千禾味业股价连续暴跌,市值已蒸发9.5亿元》近日,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禾味业”)因被指其“千禾0”商标不代表[全文]
    2025-03-22 04:18
  • 张千千、王辰阳/新华每日电讯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大卖,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给爱车上保险的问题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感到头疼。一边是车主保费高,一边是险企承保亏,这样的两难局面如何破题?“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保费高、投[全文]
    2024-12-26 02:46
  • 大模型这一年有哪些关键词?从不同的从业者那里,第一财经记者收到的回答包括视频模型Sora、推理模型GPT-o1,年中的Token(词元)价格战,以及百花齐放的落地。2023年,枫清科技(Fabarta)在寻找场景落地,但创始人高雪峰的感受是[全文]
    2024-12-12 02:02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都市新闻网 sh.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