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入住东一巷社区生活圈养老公寓,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儿童走进淇河书屋馨苑二区站,参加精彩的文化活动;青年步入矿职工服务综合体,参加公益培训,学习新技能……
这些“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成效,不仅“圈”出了群众“稳稳的幸福”,也受到了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的关注。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作为实现“十有城市”建设目标的有力抓手,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全面提高建管水平,着力强化品牌培育,实现了城区“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从全覆盖到提品质的跨越。
加强顶层设计 建设高品质生活圈
"圈”出美好生活,幸福近在咫尺。山城区将“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建设合力,提升管理实效,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城区创新推行“四个一”机制,即一张好的调查问卷、一个好的设计方案、一种好的工作方法、一套好的运营模式,形成三级书记抓、街道办事处主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机制。
山城区创城办综合协调,加强与商务、民政、文旅、教体、人社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协调联动,引导辖区企业、公益组织等积极参与,在全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山城区整合社会资源,择优筛选连锁商超、智慧健康养老、文化教育培训等第三方经营主体入驻社区,确保生活圈运营顺畅高效。持续跟踪生活匿项目“建、管、用”情况,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切实巩固建设成果。
聚焦三类群体 提升服务效能
山城区切实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这三类群体的民生保障工作,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围绕“一老”,探索“以大带小、辐射居家”运营模式,构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全区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24个,累计提供助餐服务2000余人次。高标准打造东一巷社区生活圈养老公寓,引进鹤壁长红医院运营管理,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让老年人更有“医”靠。围绕“一小”,新建东一巷社区青少年书屋,为青少年提供家门口的文化活动新空间。40所普惠性幼儿园投入使用,引进3家民办托育服务机构,满足全区0至3岁婴幼儿家长的托育需求。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解决暑假“看护难”,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围绕“一青壮”,依托八矿职工服务综合体、青年会客厅、青年翼家、民政服务大厅,以及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零工市场平台,今年年初以来,山城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线上线下招聘等活动60余次,为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赋能。
培育特色亮点 “圈”出家门口的幸福
网上年货节、汤河餐饮美食节、石林红街年货大集…一系列便民活动使群众生活热气腾腾。山城区大力发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咖啡厅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切实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广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山城西巷社区文化惠民服务、馨苑二区智慧生活服务、爱情小巷婚恋就业服务……在巩固提升现有特色社区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山城区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成效、有温度的示范典型,实现群众“小需求不出小区、大需求不出圈”。
策划开展“阅读一夏·书香鹤城”、月度读书系列主题活动等70余次,释林书院、淇河书屋鹤煤八矿站获得国家级“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山城区创新“校社共建、家校共享、社会共育"淇河书屋运营模式,推动“书香山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山城区将继续围绕“建圈、管圈、用圈”建机制,聚焦“便民、利民、惠民”做文章,持续推进“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提质扩面,不断提高建管水平、延伸服务触角、塑造品牌特色,为群众“圈”出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