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都市新闻网!

今天是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看到两根大烟囱,就知道到上海了。”

曾几何时,老的杨树浦发电厂两根烟囱,是杨浦滨江的标志性建筑,这一发电厂也一度是上海地区供电的“主力军”。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坐着小船,晃晃悠悠地通过这里,来沪求学或上班。

这里曾诞生了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十余个第一,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伴随城市功能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曾经辉煌变成斑斑遗迹。如今,通过主动转型和跨前布局,一个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临江不见江”成为历史,最好的江景还给了市民。

十年来,新华社记者多次探访杨浦滨江,持续感知一条江的沧桑变迁。近日,记者再访杨浦滨江,数十栋老工业建筑变身为博物馆、咖啡厅、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创造出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一起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工业遗存“串珠成链”

“杨浦滨江原来只有厂房和仓库,没有一户普通人家。”在杨浦滨江生活了大半辈子、“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见证了杨浦滨江的大变迁。

十年来,滨江变美了。黄宝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成了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她曾每天上下班走过的杨树浦路,变成畅通无阻的开阔大道。

这里曾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不少老工业遗存“退休”,沿江密布的码头、厂房、仓库,成为附近居民亲水的障碍。

2013年底,上海做出了开发杨浦滨江生态岸线的决定,一条“生活秀带”就此展开。百年的明华糖仓,变身集会议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数十幢工业遗存被别具匠心地被保留下来,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

2019年,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由此,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全部打通。2020年9月,杨浦滨江区域以其丰厚的文脉资源,及其在改造建设中恰当的保护利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江岸的最好空间还给百姓。作为投身改造工程十余年的建设者,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亮见证了这一巨变。“滨江变‘新’了。”钱亮说,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先后把杨浦滨江的百年厂房作为时尚大秀和全球首发地,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全国全民体能大赛等群众活动在这里上演。

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更新变迁轨迹中的印记,是政府部门一直思考的课题。“对老建筑保护利用分为‘有形的记忆’和‘无形的记忆’,有形的把历史建筑和遗存的原样保留,无形的是工业元素提炼并融入公共空间的肌理和细节中,让人们感受到记忆和乡愁、匠心和传承。”上海市杨浦区文旅局局长钱彬说。

“人民建议”全区开花

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滨水空间改造并非纸面“想象”,不少都来自市民的“金点子”。

“我曾是一名上海制皂厂的老员工,对制皂厂的排污区很熟悉,但记忆中这里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听说这里要改造了,能不能既保留历史,又让这片区域充满香气?”滨江建设者收到了这样一份建议。

正是在这一启发下,“皂梦空间”计划启动了,一家名为“白七”的咖啡厅取代了制皂厂的排污区。咖啡的香气中,可以浏览制皂的历史,品尝肥皂造型的蛋糕,还能动手自己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皂,咖啡厅的“白”“七”合并起来就是皂字。

滨江南段设置了9个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每个站点都是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点。“有时寥寥数语也会有很大启发,无论建议后续是否得到采纳转化,每条都对群众有结果、有反馈、有互动。”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孟涛介绍,滨江平台启动至今收到了1400余条群众的建议。

在这些建议影响下,滨江处处都保留了工业遗产博览带的“记忆”:纺织厂的廊架、钢质的栓船桩、布满锈迹的金属大门,废弃的输煤廊道等众多历史元素被保留或改造,传承着人们对“百年工业”的情感。

建设“人民城市”,是一个调动多方积极性、发挥多元作用的共建、共治的过程。如今,人民建议征集遍地开花,助力旧区改造、美丽家园等项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拜群众为师,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等制度作用,杨浦滨江率先建立了上海首家基层人民建议征集站,希望能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说。

让好风景吸引新经济

今年9月,全国双创周上海分会场活动在杨浦滨江的明华糖仓拉开帷幕,这一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老仓库,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秀场”。

“我们楼下是技术交易所,隔壁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氛围助力创新。”活动上,上海复志信息董事长封华说。如今,复志信息为全球数万家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部门提供专业3D打印设备,国外市场收入占销售总额的85%。

在杨浦,像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还有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1104家,数量均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位列第一。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红色工运、百年市政的汇聚地,正从一条“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工业元素、红色历史和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碰撞出更多火花。

如今沿岸细数,美团、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新兴企业纷至沓来;7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活力四射,破除“从毕业到创业”的壁垒;技术交易所正式落地,鸣锣开市助力“纸变钱”,好风景正在吸引更多“新经济”“硬科技”。

今年,总投资超200亿元的6个重大项目在杨浦滨江开工,涵盖在线新经济产业园、教学中心、幼儿园、养老院、公共绿地和道路架空线入地等工程,杨浦区“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进入“快车道”。“不仅是建一个创新园区,更要布局一条区域新经济的发展绣带。”杨浦区区长薛侃说。

(本报记者周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近日,福建高院发布《关于对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石狮法院综合办公室获评“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一直以来,石狮法院综合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创先争优、积极作为,为审判执行中[全文]
    2024-11-15 02:00
  • “无人机飞过去10千伏白叶线用红外成像重点巡视一下。”11月6日,国网南安市供电公司城区供服中心吴泽恩正在使用无人机操作站开展线路巡视,这是该公司积极采用配网智能立体巡检,进一步精细线路运维管理,深化“运维跑在故障前”的一个缩影。随着配电网[全文]
    2024-11-08 02:00
  • 今年是厦门总商会成立120周年,11月1日是第五个厦门企业家日。当天,厦门市召开2024年企业家日大会,现场发布了2024厦门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据悉,今年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2023年营业收入19.07亿元,增幅达24.30%。[全文]
    2024-11-05 02:00
  • 老人入住东一巷社区生活圈养老公寓,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儿童走进淇河书屋馨苑二区站,参加精彩的文化活动;青年步入矿职工服务综合体,参加公益培训,学习新技能……这些“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成效,不仅“圈”出了群众“稳稳的幸福”,也受到了[全文]
    2024-09-25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都市新闻网 sh.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