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多年观察发现,无论现在成绩如何,未来孩子能否考入名校,取决于他有多少成长潜力。
而孩子的成长潜力,需要在家庭中培养,往往是家长养成一个小习惯,孩子就会随之发生一个重大变化。
下面3个家长习惯,快来看看你具备几个,中得越多,孩子未来潜力越大。
孩子把墙壁画得乱七八糟,妈妈说:“画得不错嘛,你这孩子,是不是有绘画天分呀?”
孩子只考了60分,爸爸说:“哇,比上次考试进步了10分呀,你是怎么做到的?”
不鸡娃就能让孩子考上名校的家长,通常都比较会表扬孩子,他们会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以为,一定会迎来一顿训斥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却都是积极暗示。
这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因为6岁前,孩子主要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来构建自我认知;而六岁之后,孩子的自我反思和同伴比较,会加入进来,但父母的评价依旧会对孩子形成巨大影响。
也就是说父母的语言,决定着:孩子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经常被表扬的孩子,显然会更有自信,更有干劲,遇到困难,更不容易放弃。
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才会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一个自己想要考入名校的孩子,比被父母要求考名校的孩子,成功的概率更高。
如今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会过度干涉孩子,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前进,却安排太多,放手太少。
一个有成长潜力的孩子,考入名校前,他们能约束自己,做好时间管理;考入名校之后,没有了家长、老师的管理,依旧能凭着独立的自我意识,要求自己在大学继续奋斗。
所以,想让孩子变黑马,别忘了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不100%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就无法学习第二单元;不100%掌握五年级的知识点,六年级就肯定学不好!
其实,这种想法,才是孩子快速提分的绊脚石。
在学习中,总会有孩子不会的知识点,孩子要做的是确保掌握60%的知识点,再分出精力逐步击破其他知识点。
比如一个孩子,只要能确保掌握60%的知识点,那他就能得60分,至少能及格。
随后一个月,他可以主攻其他价值10分的知识点,如果能掌握其中60%的内容,拿下一次月考,他的成绩大概率会提升到66分。
以此类推,这就是孩子进步的过程!
所以,家长不用焦虑,只要能接受孩子“有学不会的知识”,孩子的内心就会非常安定,就能不断取得进步。
同样是考60分的孩子,努力挽回被扣掉的40分的孩子,与努力掌握40分的孩子,未来的成长空间,相差不是一点点。
因为后者每进步一分,都会收获成就感,而前者尽管成绩提高了,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因为只要没考到100分,总是很失败的。
您瞧,这些小习惯,是不是也没那么难?
孩子对于父母的感受总是非常敏锐的,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机会培养好孩子。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