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以便制作荣誉证书。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新教育”(微信号:wzrbxjy),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作文投稿”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必填与选填)。
廊桥
温州市实验小学六(5)班 张芝涵
指导老师:谢伟
一个春日,天空碧蓝,在浙南泰顺的泗溪镇,我终于见到廊桥。一湾清溪淙淙,溪旁古树绿盖如云,在这春日暖阳里,历经四百年风雨的你,还是那么年轻隽美,静静地横跨北溪两岸。灰瓦红身的桥屋屋檐上,活灵活现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桥头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的绿叶间时隐时现,仿佛在玩捉迷藏。清澈见底的溪流,就像一面清亮的明镜,闪闪发光,带着青草、野花香气的风儿调皮地跑过,就像顽童给这面镜子“哈”了一大口气,镜中,你美丽的身影也轻轻地跃动起来。
我走上桥身,轻轻抚摸着木质的栏杆,抬头望去,不禁惊叹于我们祖先的伟大和智慧!这桥上建屋,还搭建了桥凳,既方便了人们过往两岸,又能为赶路的旅人提供临时休息的地方,遮风挡雨。在炎炎夏夜,这里也是村民乘凉、聊天的好去处。更为神奇的是,整座桥不用一根铁钉,全由木头做的榫卯锲合、连接,却历经百年风雨,依旧泰然屹立!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这样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就有30多座呢!
漫步桥上,听着鸟儿清脆的鸣叫、望着静静流淌的溪水,金色的春日阳光,逗留在绿叶上、青草尖上、红的粉的紫的黄的花瓣上。这座神奇的桥,在古代的风中、雨中、四时风景里,经受了多少风云变幻、时序嬗递!有多少人在这桥上相聚,又有多少人在这桥头挥一挥衣袖,远走他乡。廊桥,只能成为游子梦中的风景、带泪的乡愁。
2019年2月23日,随着最后一颗寓意吉祥的木钉落定,“泰顺廊桥”圆桥交接典礼在台湾南投县举行,这是泰顺县首次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到台湾,也是第一座建在温州以外的木拱廊桥,由泰顺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曾家快率团队,历时16个月完成建造。整座廊桥以木拱结构为主,桥身以榫卯结构搭建,没有一根铁钉,完全采用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施工建设,以一比一的比例复制了你的模样!泰顺廊桥——你的身影,跨越这台湾海峡,为久别的游子带去了“浙江记忆”、带去了家乡的思念……
编辑:瞿含张
二审:曾云毕
三审:林 慎